隨著夏季的到來,大多數的家庭開始使用空調來維持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在購買空調時經常會聽到銷售人員介紹某款空調的型號多少,匹數多少,那么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家的空調呢?
什么是空調的匹數?
空調匹數一般是指空調的輸出功率,其中包括電壓機、風扇電機和電控的部分。但是由于不同品牌的不同系列其設計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輸出的功率也會有些許不同,所以,常用空調輸出功率來計算其制冷量。
一般的情況下空調1匹的制冷量大約為2000大卡,在國際上進行換算時應乘1.162,也即是空調1匹的制冷量經國際換算單位換算大約為2000×1.162=2324W,W是常說的制冷量。由于一些計算的誤差和機器型號和空調質量的問題,每一個空調的匹數并不能精準的反映空調的實際制冷量,一般將制冷量為2200~2600W的空調都稱作1匹。
怎樣選擇適合你家的空調匹數?
在選購空調制冷量大小的時候,可參考下面這些方法。一般情況下我們家庭中臥室的每個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是130W左右,客廳和餐廳的每個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較大約為160W。除此之外,每個房間所需要的制冷量和房間本身的構造也有一定關聯,比如說,如果房間的保溫性較好,密封狀況良好以及房間不朝陽處于陰暗的地帶,則其所需要的制冷量相對較少,如果房間朝陽,密封效果不好,樓層高,則其需要的制冷量相對較高,在進行計算時要相應的進行增加,這樣就可以依據自身房間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空調匹數進行安裝。
空調的制冷能力除去和空調的匹數有關系之外,還與空調的能效比有關系,能效比是指空調的單位功率的制冷量,能效比越高也就代表空調在吸收熱量以及制冷時所消耗的電能較少,也就是說能效比越大就代表達到同樣制冷效果的前提下,它所消耗的電量較少。所以,在選擇空調的時候不能僅由空調的匹數來判斷空調制冷能力的強弱,要綜合考慮匹數和能效比,這樣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才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舒適和便利。
什么是空調的能效比?
空調的能效比是指在額定的工作狀況和條件下,空調在進行制冷工作時其實際的制冷量和實際的輸出功率的比值,可以由這個數據來反映空調的單位輸出功率在它的運行過程中的制冷量的多少,一般我們認為空調的能效比越大,在進行工作時所消耗的電能也就越多。
過去一般我們依據空調的能效比,將其分為1、2、3、4、5五個級別,其中等級1表示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節電,即耗能最低;等級2表示產品會比較節電;等級3表示產品的能源效率為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4、5級的定速空調在我國市場上是已經在慢慢淘汰的高耗能產品,所以現在市面上的空調的能效等級大都為1、2、3三個等級。
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在購買空調時會看到空調上會貼有能效標示的標簽,這個標簽的底色為藍色,在標簽的頂頭由生產者的名稱和機器的規格型號等信息,而一般我們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個標簽中間的部分,在這里從綠色到紅色一共標著五個等級,從這五個等級左邊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這五個等級是從能效高到能效低依次排列的,在右上角就可以看到本臺機器詳細的規格型號和能效級別。一般在進行選購的時候,我們就要依據這里的信息進行選擇購買,在標簽的下面是有關本臺空調的能效比、輸入功率、制冷量等具體的數據。
大多數的人們認為,既然空調的能效級別越高越好,越省錢,那在選擇的時候選擇能效級別最高的就好了,可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高能效的空調它的成本價會很高,售價相比于其它普通的空調也就會越高,也并沒有為消費者達到省錢的目的,所以在購買空調是應該考慮到性價比,即空調質量的穩定性,功能的先進性和購買價格的經濟性與空調運行時的經濟性。